距博览会开幕
还有
展会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展会知识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慕课_环境工程学蒋展鹏ppt
时间:2021-12-31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科技赋能,智库蓄力,人才造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一年多来,暨南大学利用优势、深化模式、创新方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智高点"与"侨头堡",积极推动粤港澳合作平台搭建。

从"湾区+"到"湾区家",暨南大学坚持"声教讫于四海"的初心与使命,为服务大湾区发展,绘就粤港澳同心圆等时代命题,提交了具有暨南特色的亮眼答卷。

"科技+"

深化联合实验室模式,打造湾区科创"聚宝盆"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慕课_环境工程学蒋展鹏ppt

今年6月,暨南大学与广州市力鑫药业有限公司签约科研成果转让,以1亿元转让1类创新抗肿瘤药项目JND32066成果的全球市场独家开发权利,并通过共建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打造肿瘤免疫新药研发技术平台。

"未来3年,我们计划产出五六个全球首创的一类新药项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暨大药学院院长丁克教授说。以联合实验室模式为抓手,学校在大湾区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成绩斐然。

暨南大学是国内首批探索粤港澳共建联合实验室的大学。2007年"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首次获得教育部立项建设,开创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新模式。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暨南大学先后在脑科学、再生医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精准医学、光纤光子学等领域,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港澳高校深入合作,共建了14个联合实验室和多个协同创新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获批了3个教育部国家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以赋能湾区为命题,以科研协作为答卷。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引下,粤港澳科研合作平台在暨大不断涌现。

健康医疗方面,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骨关节疾病研究中心联盟"等医疗研究机构,加快实现港澳与广东的医药研究资源共享流通。轨道交通方面,联合优质资源,筹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系统健康管理中心,支持未来湾区轨道交通整体规划。智慧物流方面,与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为湾区跨境物流产业服务提供联动式解决方案。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时,暨大环境与气候研究院荣誉院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刘绍臣教授向总书记汇报了研究团队在"中国灰霾与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情况。近年来,暨南大学发力"新工科",逐渐形成新优势。学校将布局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实验室,如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已成立)、广州脑计划、大动物疾病模型制备与研究中心、未来光子技术探究中心、创新药物重点实验室等,助力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依托联合实验室和学科平台优势,暨南大学正在成为湾区科创"聚宝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屡创新高。

"智库+"

打造一流"智囊团",服务湾区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7月,暨南大学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珠海)、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横琴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暨大珠海校区举行。该研究机构旨在通过 "政府+产业+高校+智库" 的方式,深化粤港澳合作,为珠海市和横琴新区发展提供理论与政策、市场与战略等方面的决策咨询。目前,为区域发展量体裁衣,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精准化的决策支持和理论支撑,正在成为暨南大学智库建设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学校盘活智库资源,围绕绿色发展、社会治理、规则衔接、网络舆情等研究领域开展了深入地合作研究,打造了澳门研究院、知识产权研究院、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流"智库"。

截至目前,暨大已有包括产业经济研究院、海国图智研究院、暨南大学广州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基地在内的9个智库机构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其中,华侨华人研究院自2016年连续三年位列该智库索引的排名前15名。

作为一所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办学方针的高校,立足湾区,放眼世界是其独有的气质。目前,"暨南大学拉美中心""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暨南大学菲律宾研究中心"和"暨南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均已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正在通过深度研究区域经济和文化,为大湾区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在"广撒网"的基础上,暨南大学紧扣湾区发展核心问题进行"深调研",打造湾区政策服务"智高点"。2019年1月,学校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宣传)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以广度和深度成就高度,暨南大学"智囊团"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名副其实的"智慧担当"。"暨南大学将持续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重点打造一流智库,积极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说。

"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百年侨校发挥粤港澳桥梁作用

坐落广深珠,辐射粤港澳,面向海内外,暨南大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湾区大学,肩负着国家赋予的特殊历史使命。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近4万人,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在校华侨、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港澳台侨学生培养基地。建校至今,已分别为香港、澳门培养了6万和2万多名高素质人才。

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海内外学子报读暨大的热度持续升温。据统计,2020年,港澳台侨华人及其他外籍学生本科报到2469人,比2019年增长约20%。其中香港学生报到1435人,比2019年增加320人,增长约29%。

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说:"我们采用内外联培和分类教学的方法,帮助青年人创新创业、成长成才。"按照"提质量、调结构、扩规模"的招生思路,未来,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和留学生在校生比例会逐渐提高至40%。在扩大外招力度的同时,学校致力于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都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基础宽厚、视野开阔,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因材施教,和合与共。暨南大学实施"通识分流+专业技能课合班"的教学组织模式,一方面帮助港澳台侨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另一方面开阔境内学生的国际视野,让暨南学子在交流和对比中接受熏陶。

2018年11月,暨南大学作为理事长单位,创立了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吸引了粤港澳63所院校入盟。疫情期间,课程联盟为10万多名注册学生提供了1600多门优质慕课,形成了多点布局、优势互补的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共同体,使湾区学子"停课不停学"。

学校还以优秀港澳台侨学生文化与实践育人"千百十培养工程"为载体,开展了"港澳台侨学生领袖研习营""'百企千人'港澳台侨学生暑期实习计划"等活动,让港澳青年深入一线,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凝聚粤港澳三地人民的向心力。

"我们身处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优势,在合作中可以产生更好的化学反应"。暨南大学广告学专业香港籍毕业生蔡展鹏说,大三时他在学校港澳台侨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的支持下,开始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现在,大学毕业一年的他在暨南大学科技园耕耘着自己的广告设计工作室,陆续承办了"龙玺新脑"计划、岭南青年创意周等多个项目,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创意合作。

抓好教育就是抓好大湾区的未来。在学校的悉心培育下,暨南大学的毕业生们已经成为大湾区发展的"黏合剂"。2019年"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校友会联盟"成立,以形式多样的校友活动助力粤港澳三地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暨南大学充分激活学校的"科技+""智库+""人才+"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暨南的智慧动力,以侨为桥,融通港澳,建设湾区"幸福家",也在湾区中实现暨南的梦想。

来源:暨南大学新闻中心 闫芳、罗发龙

头条号编辑:高凌云、温宇康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慕课_环境工程学蒋展鹏ppt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WICEE 2024国际工程机械展 官方网站-中国西部成都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

版权所有:上海企升展览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23001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