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北京气温达到24度,我将家里暖气关闭,但是架不住上下左右的邻居家的隔墙送暖,家里的气温依然维持在摄氏29度,相对湿度58%,当真是又闷又热,体会到了北京闷炉烤鸭的心情。
我在网上贴了一张图来说明自己的处境,图片里是我的机械式温度湿度仪。贴出来之后网友的反应很奇特,大多认为是个体重仪,为如何解读表盘上的数据而感到困惑。这时候我才醒悟过来,很多年轻的网友估计就从未见过类似的仪器。其实我自己也很困惑---这是一代基本上靠读图成长起来的网友,为什么他们解读图片的能力会那么弱呢?即便看不懂这个仪器是什么,但是表盘上的摄氏度符号总能看懂,猜出这是个温度计吧?我感觉是除了文字之外的媒介形式,这些年都有种穷凶极恶的趋势,恨不能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放到最大,最终结果是反而削弱了人们的读图能力。
(示意图)未来,随着手表和手机上的感应器越来越多,大概类似温度计这样的仪器在家庭生活中就更没有什么位置了,所有的环境数据都可以直接在手机App里查看。比如说我就没事在公司打开手机,查看家里的加湿器运行状态,顺便就能看到家里的湿度高低。PM2.5就更不用说了,我很少用激光PM2.5测量仪,而是直接看手机上不同探测点的报告。
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个机械式的温度湿度仪。据说原理是利用弹簧的热胀冷缩原理来指示温度,想着就觉得有一种手工的美感。当初想买一个湿度仪,网上有许多电子产品,也有人提醒机械式的产品测量不准确。但是最后我还是很固执地买了一个机械的,很轻巧,放在我的茶几上。我现在坐在沙发上打字,抬头越过屏幕就能看见它站在那里。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心里都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有点像我小时候,家里厨房的窗台上永远放着一包火柴和一截蜡烛。这样停电的时候,只需要顺着客厅的墙摸到厨房的窗台,就可以立即带回来一点光明。老实说,即便是到了今天,我对一切电子产品依然存有一丝不安。比如说我永远弄不懂的北京煤气表,那玩意儿安装在厨房极低矮的角落里,靠四节电池驱动。然后,它永远会电量耗尽,耗尽之后煤气就会自动切断。我得像个汽修厂工人一样,把半截身子伸进橱柜,很艰难地抠下四节电池,然后更换上新的。接下来的事情会更加复杂,我想我大概是没办法弄明白怎么样才算是恢复煤气表运行。每次来来去去换电池,点火,重新安装电池,再点火,这样要弄上很多次,才终于有稳定的煤气供应。这就让我分外怀念我昆明旧家里的煤气灶---煤气表在户外,厨房里只有一个土鳖之极的红色铁扳手,扳手和煤气管道方向一致为开,相互垂直为关,只允许在90度范围内旋转,就有那么直白简单。我想,家里还是应该有多一些的机械之物。它们有很独特的设计,也有特别的手感和反馈,相比之下,电子产品就要雷同得多。总之,我希望每次在停电的时候,家里还有一小半的东西能用,而不是彻底陷入了无所事事的境地,因为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电,而所有的东西又都连着WiFi。更何况在这个时代里,人总是会忍不住去想:自己在家里放了个响屁,然后2000多公里之外的一个格子间里有个什么修福报的哥们忍不住笑了起来。基于相同的原因,我始终没有听从朋友的劝说,去买一辆电动汽车,哪怕他们蛊惑我说,拥有一辆特斯拉的瞬间就可以变成下一代人类。我还是喜欢我的破汽油车,喜欢踩着油门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窜,也并不在意它不能很好地支持各种电子产品,收音机的信号总是断断续续。就让我留在前一代人那边好了,这样巨无霸科技公司把全人类都收入囊中的计划,也许会因为我这样的人而延后一点点。使用机械之物,总是能给人带来些许安全感。唯一的例外大概只有泡面的时候,无论是Kindle还是iPad,都能够恰到好处地锁住热气,这也是我对电子产品评价最高的时刻。题图摄影:Yuriy MLCN
图片授权基于:www.unsplash.com相关授权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每天后台都能看到有人输入关键字,试图去找寻某篇公众号文章,认为自己那么做,系统就会自动推送相关的文章过来。我觉得这种对话式的搜索方式,可能最适合手机用户。在搜索框里输入文字,然后点击搜索按钮,这还是网页时代的操作方式。我希望微信公众号平台能够提供系统级的服务,而不是由公众号作者去编辑关键词自动回复的条目。如果有一天,人们可以随便在任何一个公众号里,读完文章之后直接输入一个单词,系统自动汇总相关的文章、新闻、照片、视频、商品,作为搜索结果推送回来,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和李彦宏平起平坐了?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WICEE 2024国际工程机械展 官方网站-中国西部成都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版权所有:上海企升展览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23001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