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博览会开幕
还有
展会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展会知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作品展_南京工程学院
时间:2022-01-04 

扬子晚报讯(记者 张楠)“我一辈子所走的道路都是踏着父亲的脚印在前进”,这是《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曲作者、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在耄耋之年接受采访时所发出的深深感慨。

与吕其明知名程度所不同的是,其父亲吕惠生是长眠在雨花台众多革命烈士中的一位,但他却与无数革命先烈一样,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奠基了新中国的宏伟大厦,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雨花英烈精神。

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12月18日,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南京市红色文艺促进会承办的“信仰的光芒”——雨花英烈主题红色文艺作品展,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以艺术的形式向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无数革命烈士致敬!

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览馆自2016年5月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以来,举办过很多国内一流艺术家一流的艺术作品展,但今天这样既有雨花英烈在革命斗争中创作并留传下来的弥足珍贵的遗作,也有当代文艺家和青年学生继往开来,用不同艺术手法解读英烈精神、刻画英烈形象而精心创作的作品展览尚属首次。

据了解,大多数雨花英烈牺牲时年龄不足30岁,最小的只有16岁。他们很多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的学识修养,不乏艺术天分和才情,是当时最耀眼的青年。

80多年前,这群耀眼的青年们将革命记忆和峥嵘岁月寄托在诗文的字里行间、书画的一笔一墨中;80多年后的今天,新时代的艺术家和青年学生们用艺术与英烈们对话,抒发对英雄的敬仰,抒写出两代人对国家、民族的热血之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作品展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

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

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

禽狝歼除之,我行适我素。”

1920年,27岁的邓中夏与李大钊等人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前后,他因革命工作奔走于长沙、汉口之间,睹大好河山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过洞庭》。

2018年,22岁的徐刘明珠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后,创作了美术作品《策反邓中夏》,描绘邓中夏被捕后坚定抵抗敌人的利诱和严刑拷打的场景。她告诉记者:“在创作过程中,越深入了解革命烈士的故事,就越被烈士们救亡图存的精神深深感动。他们舍生忘死、百折不挠,用鲜血与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作品展

“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

只有一副近视眼镜,

值几个钱?

我身上的磷,

仅能做四盒洋火。

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

我希望他燃烧起来,

烧掉过老的中国,

诞生一个新中国。”

1930年,《中国青年》的创办人、主编恽代英临刑前吟出这首诗。

“我知道周恩来总理曾说恽代英是‘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但没想到他的诗也写得这么动人。”前来观展的一位大学生感叹,“尽管时隔多年,仍然能感受到他炽热的青春火焰”。

被这种炽热感染的还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青年教师李俊言。他此次的参展作品是罗登贤、恽代英、邓中夏三位烈士的头像,他认为,“不管什么样的场景都不如纯粹的、坚定的眼神能打动人。”

这些作品也打动了国防大学著名军旅画家李明峰。他曾在南京生活20多年,为这群青年学生的创作深受感动:“他们的创作过程是唤醒国家民族记忆的过程,也是作者心灵洗涤的过程,更是信仰塑造的过程。”

“1928年,晓庄师范建立了中共党、团组织,领导学生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10位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先后被捕,同年8月至10月间相继牺牲于雨花台。他们平均年龄不足20岁,其中最小的袁咨桐牺牲时只有16岁。”

讲述“八七”会议的《紧急会议》作者韦欣雨在纪念馆里看到这一段话时,内心触动很深。“我们拥有同样的青春,却背负着不同的使命。我站在纪念馆里,好像与雨花英烈之间进行了一场‘青春的对话’。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这个社会,用先烈们的精神去鞭策自己,认真钻研自己的专业,为国家贡献我们的力量。”

朱赫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在展览现场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警校生,我每年清明都会到雨花台烈士陵园,了解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和雨花英烈们的事迹,这让我真情实感地体会到了先辈们的精神。《心向党》这幅作品,从我自身的理解来讲,作品的本质应该是表达每个英烈共同的愿望:就是和平、幸福;以及他们心中最坚定的信仰:就是坚定不移跟党走。我用剪纸这种最直观的方式,形成了散发光芒的党徽被和平鸽、松针、橄榄枝簇拥的画面,以此向人们展现了英烈们的强烈愿望与坚定信仰。”

不同的时空,相仿的年纪,相同的家国之爱。

“以‘信仰的光芒’为主题,把雨花英烈文艺作品和当代文艺家、青年学生解读英烈精神而创作的作品结合起来进行巡展,不同时空的文艺作品交相辉映,我感到意义非凡。”南京市政协副主席李奇在开幕式上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作品展

“用好用活党史资源,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

目前,南京已经推出了一大批“雨花英烈”题材的文艺作品,分别于今年清明和烈士纪念日举办“展示周”,对17项主题创作进行了展演展示,并成立了南京市红色文艺促进会,为以更具感染力的文艺形式讲好红色故事、激活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再添助力。

追寻英烈们英勇革命的光辉历程,“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王建在开幕式上介绍,“为进一步扩大红色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我们精选了一批优秀的影视、音乐、戏剧、书法、美术作品,准备到全国部分革命纪念地、高校和党政机关进行巡展。在此之前,部分作品已分别在雨花台烈士陵园、江苏省委党校和南京市委党校展出,观者如潮,反响热烈。”南京市政协副主席李奇在开幕式上介绍南京红色文艺建设情况时说,“此次以‘信仰的光芒’为主题的红色文艺作品展,为全国人民了解雨花英烈故事、传承英烈精神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也为南京的红色文化走出南京、走向全国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数万观众在中国文艺网上同步观看了开幕式,并跟随现场对展览作品的导览直播,全程浏览了整个作品展。据悉,此次“信仰的光芒——雨花英烈主题红色文艺作品展”线下展将持续至22日。12月底,VR展厅将在中国文联网首页数字艺术城栏目上线,形成永不落幕的网上展览,观众可随时点击参观。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版权所有:上海企升展览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23001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