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注定不平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夯基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
2021年是北京建筑大学“创新年”,也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过去一年,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岁末年初,党委宣传部推出专题策划,盘点一年来的重磅新闻报道,回望全校师生攻坚克难、务实进取的难忘瞬间,以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共谋改革发展蓝图,引领北建大人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
1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3月25日,学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标志着我校全面启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一年来,学校出台《中共北京建筑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铸魂育人、深学笃行,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厚植师生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展现新面貌。

4月23日,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暨“学党史·优教风·严学风·强作风”专项行动推进会。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学校设立5个专项工作组,针对梳理出的3方面36项突出问题,明确15个主责部门,细化形成包含22项具体任务、63项重点措施的任务分解表,促使全校教风、学风、作风明显提升。

5月,北京建筑大学师生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百团行动计划”启动,8个月时间里,全校101支实践服务团队、1031名学生在276名指导老师带领下,将专业优势延伸到北京16个区、143个街道乡镇,形成调研报告及方案60篇,推进36项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服务城市更新、街区治理、党史学习、冬奥会等多个领域的实际问题30个,优秀实践成果被媒体广泛报道。

6月21日下午,北京市委宣传部举行“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事业发展专场,我校党委副书记陈刚代表学校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做主题发言。

7月,学校以“弘扬建党精神 勇担复兴伟业”为主题,打造立体思政大课堂。在学生毕业典礼仪式上,3000余名师生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表达爱党爱国之情;在新生引航思政课、毕业主题党课、疫情防控专题党课、开学第一课上,书记、校长带领全体学生重温百年党史引领下的百年校史,表达北建大人在新时代承担更重要历史使命的坚强决心。
2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胜利召开,学校迅速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制定《中共北京建筑大学委员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学习,举办专题辅导报告、开办全校处级干部培训班;成立宣讲团,面向全校师生开展集中宣讲活动;积极推进全会精神的“三进”工作。校领导深入到各学院、联系单位和校办企业通过讲授专题思政课、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勉励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复兴大任。二级单位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全会精神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安排专门时间集中学习讨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充分交流,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做到学习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校各个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教职工理论学习、主题党团日、“三会一课”等多种方式组织全员学习,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和把握。


3 全面启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频繁对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带来冲击,北建大人始终按照最快速度、最密体系、最细措施、最高标准、最严纪律防疫策略,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共筑免疫长城。

1月24日,成立寒假留校学生临时党总支、党支部和团总支、团支部,覆盖全体留校学生。3月27日起,学校全面启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广大师生争先贡献“一臂之力”,仅用5天接种率就达到97%,筑牢校园健康防线。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党支部、团支部集中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新冠疫苗接种主题党(团)日活动”。校领导纷纷走近学生,参加主题团日活动,就青年使命责任以及上好战“疫”人生大课等与广大学子展开交流。

4月13日,副校长李维平受邀出席北京高校疫苗接种工作座谈会,分享全校以党建为指引高效推进疫苗接种的经验。



10月30日,学校在大兴校区体育馆启动新冠疫苗加强免疫集中接种工作,按照每天2800人的接种量持续接种三天,在校园里共筑起一道安全可靠的健康防线,以学生为中心、生命至上的人间大爱在学校得到生动诠释。
4 天安门广场唱响最美赞歌热烈庆祝建党百年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北京建筑大学101名师生和首都各校师生组成合唱团和献词团参与演出。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靓丽的姿态,唱响青春旋律彰显青年风采,抒发对中国共产党的最美赞歌,表达对建党百年的最真祝福。







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开幕。我校派出87位师生志愿者,兵分两路在远端集结点上岗,提供志愿服务。
自端午节至7月初,我校169名志愿者在大兴黄村东大街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开展志愿服务,宣传党史知识。



在喜迎建党百年之际,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庆祝表彰活动:6月11日,学校举办“红色建筑印迹——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艺术作品展”。

6月,学校为93名老党员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6月29日,“永远跟党走”——北京建筑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精彩上演。
5 使命光荣服务2022北京冬奥会

10月12日,学校举办服务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会暨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誓师大会。10月8日至24日,我校31名冬奥储备骨干志愿者圆满完成“相约北京”首都体育馆冬奥会测试赛志愿服务任务。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场上,学校141名青年志愿者将服务首都体育馆花样滑冰与短道速滑2项赛事,参与场馆管理、交通、人员管理、赛事服务、礼宾服务、体育通行控制(短道)、体育通行控制(花滑)、场馆通行控制和志愿者9个赛事通用志愿者业务领域岗志愿服务工作。

学校师生团队还通过参与“科技冬奥”项目,积极为冬奥赛事贡献智慧力量。6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21年度定向指南项目立项通知公布。由北京市科委推荐,北京建筑大学牵头、张爱林教授主持的项目“北京冬奥会临时设施搭建与运维关键技术”正式获批立项,获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经费1585万元。据统计,我校科研团队共计参与了十多个“科技冬奥”相关项目和课题。


此外,学校师生团队还围绕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团队运行中心环境建设和展览展示需求,创作完成冰雪运动项目剪纸作品、冬奥柱激光雕刻作品、太子城遗址复原3D模型作品,并高质量冬奥村(冬残奥村)手绘地图和AR地图项目。
6 新增11个国家级和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度国家级
一流专业建设点入选专业

2020年度北京市级
一流专业建设点入选专业
2月10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认定北京建筑大学车辆工程等6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交通工程等5个专业为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我校已有1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约占我校全部本科招生专业的1/3,北京市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约占我校全部本科招生专业的1/2。
7 多位师生校友荣获重磅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我校师生团队中涌现出一批榜样标兵。

在北京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中,北京建筑大学获脱贫攻坚专项奖励集体“嘉奖”,建筑学院丁奇教授获个人“记大功”,穆钧教授获个人“记功”,另有9名教职工获个人“嘉奖”。

土木学院徐世法教授当选2021年“北京学者”。

土木学院院长季节教授当选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建筑学院教授穆钧荣获2021年首都劳动奖章。

建筑学院教师蒋蔚、穆钧率队完成的“马岔村民活动中心”项目在2021 TERRAFIBRA国际生土建筑大奖中荣获“社区发展”组别大奖。

我校教师孟璠磊、崔慧娟在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分别荣获工科类B组一等奖第一名、理科类B组一等奖第二名,同时包揽最佳教案、最受学生欢迎、最佳教学反思、最佳现场展示和优秀指导教师等全部5项单项奖。

我校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过建军荣获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五一前夕,我校给排水1988级校友马连友、测绘工程2005级校友苏中帅、测绘工程2007级校友马新建获得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7月,世界知名建筑网站Architizer公布2021年度Architizer A+ Awards获奖名单,该奖项素有“建筑界奥斯卡”之称,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奖项之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海口云洞图书馆均上榜,它们分别出自北京建筑大学校友朱锫团队和马岩松团队。

8月11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的评审结果,我校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道桥工程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结构工程研究生党员陈越入选“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我校成为少数同时获得入选两项成果的高校之一。

11月26日,教育部公布100个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北京建筑大学案例《强化“云端辅导”保障学生生涯成长不断线》成功入选。12月6日,北京市教委公布首批市级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名单,北京建筑大学“职点未来”就业指导工作室榜上有名。
8 科研工作取得多项突破
今年以来,我校师生团队中涌现出一批榜样标兵。

11月3日,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副校长李爱群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高性能隔震建筑系列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年度省部级及以上成果获奖数量首次突破30项。

11月23日,我校牵头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与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这是我校获得的首个由北京市发改委正式批复的科研平台,也是北京市2011年启动工程研究中心布局以来第一个由市属高校牵头建设的中心。

8月18日,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对外公布,我校共获准资助基金项目40项,较上一年实现翻一番,连续第三年获批重点项目,再创历史新高。
9 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再上新台阶

8月18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文物局组织编制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该保护规划由我校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汤羽扬教授团队负责具体编制。

9月2日至7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举行。学校共有10余项关键技术、40余项重点科研项目与成果,近百项代表性社会服务案例参加了线上线下双重展示。

9月23日,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未来设计园区拉开帷幕。北京建筑大学受邀参加专题展,长城文化保护展和小空间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展两项展览精彩亮相,系统展示了我校服务北京长城文化保护利用和城市微空间改造成果。

7月18日,“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项目竣工总结大会在北京建筑大学召开。全市遴选出的8个小微空间试点项目全部竣工交付居民使用。

10月24日,全市首个“北京老城保护更新基地”在西城正式成立。该基地由北京建筑大学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联合共建。


2021年,学校先后与10个区、18个委办局、47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共计开展科技交流对接117次,签署合作协议共19份,与东城区、石景山区、经开区等政府部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泛华集团、金隅集团、首创集团等龙头企业,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兄弟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制定《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地合作任务分解方案》。
10 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市长论坛“韧性城市 智慧发展”分论坛成功举行

2021年11月19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和萨拉热窝市政府(波黑)主办、北京建筑大学和波黑莫斯塔尔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市长论坛“韧性城市 智慧发展”分论坛暨第五届“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年会在云端召开。


作为年会的系列活动之一,11月11日, 2021“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活动综合成果展开展仪式在大兴校区鲁班广场举行。展览以“韧”“韵”“和”为主旋律,共展示上百幅作品。

我校和“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获得波黑莫斯塔尔大学颁发的“杰出贡献奖”,12月10日,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大玉受邀线上出席颁奖仪式,并发表视频致辞。
2021即将远行,但无数暖心的点滴留住了最美的回忆!

1907coffee全新开张,为师生碰撞思维火花提供了独特空间。

在设施完备的体育馆,今年秋季新开设的游泳课成为同学们的“小欢喜”。

老校长许京骐及夫人方烨奖学金又资助了一批勤学向上的年轻人。
......

记住美好的2021,奔赴崭新的2022!
北建大人,让我们携手启航!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梦想成真,唯有实干。
2022年,你对自己有哪些新的期许?
一起来评论区分享吧!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版权所有:上海企升展览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23001号-9